如果穿越回到宋代,你将会拥有怎样的精神体验?如果邂逅易安居士,你将会拥有怎样的浪漫奇缘?一部实景演出秀,半部大宋济南史,《梦回西楼》今夏邀您入梦。
从去年起,济南融创推出的大型实景国风铁花秀演出《梦回西楼》热度不减,好评不断,以驻场演出与节庆活动有机结合的方式,成功解锁全新的视听盛宴。“震撼、惊艳、浪漫”,一时间登上热搜,引得全国各地年轻人争相“打卡”。千年铁花舞传奇,济南“二安”书华章。观众走进剧场是穿越时空与“二安”深情对话,走出会场则是携带西楼梦境续写古城新曲。
上善若水,泉生济南。婉约豪放,满城流水香。《梦回西楼》取自李清照诗词名句“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,围绕“千年一梦,宋韵今生”展开,全剧共分四大篇章和七大场景,即《宋韵风华》《月满西楼》《挑灯看剑》《沂蒙风骨》,开场舞台设计用尽“巧心思”,终篇恢宏巨制“萦回响”,让李清照的“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”,和辛弃疾的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构成隔空对话关系,从而形成一个引人共鸣又向上拔节的情感闭环。演出以“二安”的名义邀请观众“入梦”,聆听李清照的爱情传奇、辛弃疾的英雄壮歌,于“山”与“水”“火”与“影”之间,切身感受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韵味。伴随铁花四溅,火壶与铁花飞舞,鱼灯与光影辉映,裸眼3D、水幕投影、实景表演等轮番上阵,一次次掀起高潮,再现“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风雅景致,使山水之美、诗词之美、生活之美相映成趣。观众从“局外人”变身“剧中人”,与女词人“共此时”,与辛稼轩“奔金营”,同时领略大宋风华绝代盛景,不觉中成为流动画卷的一部分。
展开剩余70%《梦回西楼》赢在创新,胜在细节,暖在故事,回味在余音绕梁的诗词意境。近年来,各地的沉浸式实景演出比比皆是,但就地取材、情节饱满、历史人物同时出镜的演出很是少见,这从侧面折射出艺术的高难度。开场即“一眼千年”的浪漫。女声作引拉开帷幕,古琴与水声错综交织,晨钟暮鼓铺陈画卷,古声古色,宋韵悠悠,不亚于以汩汩水声提笔书写,发出一封诗意的“邀请函”。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随着威亚的轻盈托举,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乘一叶扁舟出场,恍若御风而行,缓缓来到观众面前。一弯明月寄乡愁,半卷诗书诉心肠,她为“梦回”之卷画上点睛之笔,把观众引向一处唯美沉醉的蓝色梦境。众所周知,李清照之婉约、辛弃疾之豪放,构成济南这座城市刚柔并济的双面性格。导演大胆创新、勇于出新,把两位词人作为“双线并进”的叙事主线,既能够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,也能很好串联全场演出,可谓一举双赢。到了第四章又回到齐鲁乡情,黄河号子、劳作群众、烟火弥漫。两位词人遥望山河,寄托美好祝福,祈愿世界和平。当主题曲《群山之巅》三重唱响起,内心的炽烈情感升腾起来,为根植家国情怀、传递文化自信作出生动注脚。
《梦回西楼》中主要体现在“五化”特色:“二安文化”现代化表达、诗词意境视觉化呈现、历史人物个性化打造、宋代美学场景化演绎、多媒体手段融合化运用。
不得不说,《梦回西楼》填补了济南大型国风实景秀的历史空白,有诸多首创和“破圈”之处:将“二安”诗词融入实景秀演出,把山水之美融入演出始末,实现观众与李清照、辛弃疾并肩踱步。最关键的是对“打铁花”进行“二次创作”。毫无疑问,“铁花”是这场演出的灵魂诗眼——从文学角度审视,氛围即人物,铁花即语言,不同于一般的舞台语言,它是有呼吸、有温度、有生命力的语言。在舞台上,打铁花不外乎三道程序:搭花棚、化铁汁、打铁花,铁与火的淬炼与起舞,如同一场高层次的“交响乐”,铁水四溅,抛向高空,时而漫天星光,时而火树银花,时而绮丽繁花,缓缓流淌成一条浪漫的星河,一直蜿蜒在观众的心底,成为寓意美好的灯盏,永不熄灭。
回到《梦回西楼》,“打铁花”承载着“祈愿火花”的精神内涵,用现代手段呈现非遗铁花的魅力,以“铁花”漫天飞溅传递出对观众的美好祝福。留心的观众会注意到,铁花不仅是情绪渲染,也是力与美、盛与衰、家与国的精神象征,与激光、水幕交相辉映,一步一景、虚实结合。每一处高潮情节都有铁花托举,炫目迷离处,尽显中国式的浪漫。在《大宋风华》中,舞女手提宫灯,战士挥刀激战,旌旗猎猎响动,此时此景,铁花如雨如注,如痴如醉,大宋的文明与辉煌呼之欲出,这就是锤击心灵、抚慰情感的恢宏史篇,内蕴着赓续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的敬畏之心和艺术“野心”。
一场大型国风实景秀,展现一座城市的内在美,《梦回西楼》圆了全体济南人的梦,也让外地人重新定义“天下泉城”。今年夏天,来一场《梦回西楼》视听盛宴,奔赴我们与“二安”的浪漫约定。而走出剧场后宋韵国风亦“不断线”,逛宋时街巷、尝古茶果子,赏“衣袂翩跹、执扇轻摇”的花魁游街,让青春激情与风雅济南撞个满怀,携带“西楼梦境”开启新的生活!(来源:济南融创文旅城)
发布于:北京市股市配资行情,股票配资排排,安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