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壹
根尘同源,缚脱无二。
释义: 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与六尘(色声香味触法)本是一体同源,众生被外境束缚或求得解脱,本质并无不同。
感悟:世人常将感官与外境割裂,如沉迷手机者误以为屏幕里的世界是真实,却不知视觉与光影本是心识的投射。此句揭示:我们困在 "能看" 与 "所看" 的二元对立中,如同左手与右手互搏。真正的解脱不在逃离红尘,而在明白山河大地皆为自心显现。当你凝视一朵花时,若能照见看花的眼与花影本是同根所生,执着便如晨露消散。能缚者是心,能脱者亦是心,觉悟不过是转身看见镜中花原是镜中月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贰
若诸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淫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
释义:如果世间六道众生的心中没有淫欲,就不会随着生死轮回而流转。淫欲是生死轮回的重要因缘,若能断除淫欲,便能超越生死。
感悟:现代人将欲望包装成 "追求",房贷车贷的压力、社交媒体的攀比,本质都是贪爱之毒的变种。这里直指核心:生死轮回皆因心有染着。就像吸烟者以为吞云吐雾能解焦虑,实则陷入更深的空虚。真正的清凉不在放纵欲望,而在觉察欲望的本质是空。当你在深夜刷手机停不下来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指尖的躁动,究竟是填补空虚,还是在喂养更深的饥饿?斩断轮回的绳索,不在别处,就在每一次面对诱惑时的转念之间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叁
未证言证,未得言得,是大妄语。释义:如果一个人尚未证悟却声称已经证悟,尚未得到却声称已经得到,这就是极大的妄语。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他人,也欺骗自己。感悟:在修行的道路上,最忌讳的就是自我欺骗。未证言证,未得言得,不仅违背了佛法的真实精神,也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无明之中。真正的修行者应当谦逊而真实,不夸大自己的成就,也不掩饰自己的不足。只有以真诚的心面对自己,才能在修行中不断进步。正如经中所言:“狂心若歇,歇即菩提”,当我们的妄心歇息,真实的心性自然显现。修行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,而是为了回归内心的本真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肆
不知色身,外洎山河虚空大地,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
释义:如果不知道色身(物质世界)以及外部的山河、虚空、大地,都是妙明真心中的物象,就会陷入对世界的错误认知。一切万物皆是真心的显现。
感悟:现代人习惯将物质世界视为独立存在,却不知我们眼中的 "客观现实",不过是心识的投影。如同 游戏玩家沉迷虚拟世界,我们也在 "现实" 中执着于得失成败。你此刻握着的手机、窗外的车流,都如镜花水月般虚幻。当你为房价涨跌焦虑时,不妨想想:这具终将腐朽的身体,真的能 "拥有" 什么?看清世界的本质是空,不是否定存在,而是让我们在如花似锦中保持清醒 —— 就像欣赏电影时知道那是光影,却依然能全心投入剧情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伍
一切世间诸所有物,皆即菩提妙明元心。释义:世间的一切万物,都是菩提妙明心的本体显现。菩提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本,一切皆是心性的流露。感悟:这句话揭示了佛教“万法唯心”的核心思想。世间的一切,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,皆是心性的显现。我们所见的山川河流、花草树木,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都是内心深处的投射。若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世界,便能超越对物质的执着,体会到内心的广阔与自由。烦恼即菩提,不是说烦恼本身是菩提,而是说烦恼的当下,正是觉悟的契机。如同乌云遮不住太阳,妄念也掩盖不了本自清净的真心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分享,点赞此文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给众读者···
END
若喜欢,欢迎关注"悟典致知"
图片
谢谢帮忙点亮“点赞”+“在看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市配资行情,股票配资排排,安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